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光伏技术的重要分支,属于第二代太阳能电池(第一代为晶硅电池,第三代为钙钛矿等新型电池)。

其核心特点是厚度仅1-5微米,是晶硅电池的1/100左右的超薄吸光层,通过将光电材料直接沉积在玻璃、金属或柔性衬底上制成。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类型与发电原理_迈贝特新能源

图片来源:迈贝特新能源

薄膜太阳能电池 Thin-film solar cell

导语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大力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

其中,其优异稳定性和长效发电特性的薄膜光伏技术使其具有独特的建筑适配性,正成为建筑行业实现减碳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随着技术持续突破,薄膜光伏在建筑领域的示范应用效益日益凸显,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接下来,艾邦将基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与落基山研究所联合发表的《薄膜光伏发展现状及建筑应用特性研究》综述论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叙述:

  1. 薄膜光伏基础知识

  2. 核心性能优势对比

  3. 政策驱动分析

  4. 薄膜光伏组件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5. 薄膜光伏发电性能对比实验

薄膜光伏基础知识

Thin-film solar cell

薄膜太阳电池Thin-film solar cell)是薄膜光伏发电技术的核心,是指在玻璃或柔性基底上沉积并构成 p-n 结的半导体薄膜光伏器件。

 

按照光吸收层材料的不同,薄膜太阳电池可分为硅基、CdTe、铜铟镓硒(CIGS)、砷化镓 (GaAs) 及 PSCs 等类型。

 

目前,在建筑领域中应用较多的是 CdTe 薄膜太阳电池和 CIGS 薄膜太阳电池。

 

下面以CdTe 薄膜太阳电池为例,讲解薄膜光伏发电结构和原理。

 

太阳光穿过导电玻璃并被硫化镉 (CdS) 薄膜 ( 即 CdS 窗口层 ) 和 CdTe薄膜 ( 即 CdTe 吸收层 ) 吸收,CdTe 薄膜吸收光子后释放电子 - 空穴对,电子被背电极收集然后传导出太阳电池,从而产生电流。

 

结构特点:其吸光层是又由 CdTe、CIGS、非晶硅等以薄膜形式沉积,厚度仅为微米级别,一般在1-5微米,是晶硅电池的1/100左右的超薄吸光层。

核心性能优势对比

1.厚度优势:由于薄膜材料(如CdTe、CIGS)的禁带宽度可调,光吸收效率远高于间接带隙的晶硅,少量材料即可充分吸收太阳光。减少了对厚度的依赖。

 

2.弱光性优势薄膜材料CIGS具有更宽的吸收光谱,尤其是红光和红外光区域响应更好,在散射光或阴天条件下仍能高效发电。

 

薄膜电池的PN结通常为异质结(如CdTe/CdS),界面缺陷少,载流子复合率低,提升了低光照下的电流输出。

 

3.温度系数低:由于薄膜材料的带隙温度系数较小,电池的薄层结构散热更快,且无晶硅电池的金属电极栅线遮挡,减少了热斑效应。

 

4.柔软性薄膜材料(如CIGS、非晶硅)可通过溅射或蒸镀均匀成膜,形成哑光或半透明表面,而晶硅依赖硅片切割难以实现。

 

并且薄膜电池可以选择采用柔性衬底(不锈钢箔、聚酰亚胺),通过卷对卷(R2R)工艺制备;晶硅的脆性硅片无法弯曲。

 

5.生产成本降低薄膜电池避免使用高纯硅料(晶硅需99.9999%纯度),且材料利用率>95%(晶硅切割损耗约40%)。

 

并且薄膜工艺(如气相沉积)可实现连续化生产,而晶硅需多步加工(拉晶、切片、扩散等),能耗更高。

 

特性
薄膜电池优势根源
晶硅电池局限
厚度
直接带隙材料吸光强,结构超薄
间接带隙需厚硅片补偿吸光
弱光性能
宽光谱吸收,异质结界面高效
窄光谱响应,体材料复合率高
柔性
非晶/多晶薄膜可柔性沉积
单晶硅脆性,无法弯曲
成本
低温工艺,连续化生产,无切割损耗
高温提纯,多步加工,硅料浪费

 

薄膜光伏发电技术作为第 2 代光伏发电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正逐步成为建筑光伏系统的重要技术路线。

薄膜光伏组件利用薄膜材料作为光电转换器,并将其应用在玻璃、塑料或金属基板上,从而实现高效发电,具有制备成本低、温度系数低和弱光性能优异等优势,在建筑的复杂表面及构件中应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近年来,薄膜光伏发电技术发展迅速,已由实验室研究转向规模化工业生产和商业化应用。

政策驱动光伏在建筑节能减碳的快速发展

Thin-film solar 

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是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环节,而光伏系统是助力建筑能源低碳化的重要技术形式。

多项实践案例表明高比例光伏应用对于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至关重要。“十四五”期间,城乡建设领域多项政策、标准均强调要大力发展建筑光伏系统。

政策驱动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指出,应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并给出了光伏覆盖率的推荐指标;GB 55015—2021。

Thin-film solar cell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中要求,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且应实现全年综合利用。

Thin-film solar cell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中提出,要支持钙钛矿 (PSCs)、碲化镉 (CdTe) 等薄膜太阳电池技术装备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为薄膜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擘画蓝图。

Thin-film solar cell

薄膜光伏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Thin-film solar cell

CdTe 薄膜太阳电池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 20世纪 60 年代。

1963 年,世界上第 1 块CdTe 薄膜太阳电池由美国无线电公司实验室 在 CdTe单晶 上 镀 铟 的 合 金 制 得, 其 光 电 转 换 效 率 为2.1%。

近年来,随着采用宽禁带材料作为窗口层,CdTe 薄膜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纪录不断刷新,最高已达到 22.6%( 该数 据 截 至 2024 年 4 月 ),由美国 First Solar 公司创造。

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

薄膜光伏组件的全球产量基本呈现持续稳步提升的趋势,尤其是在 2020—2022 年间,伴随小规模、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其 3 年间 的 年 产 量 增 长 率 超 过 40%。

2022年全球薄膜光伏组件年产量达到 9.2 GW,较2021 年同比增长10.3%,其中CdTe 薄膜光伏组件达到9.18GW,占比为99.8%;其余主要是CIGS薄膜光伏组件,全球年产量约为0.03GW。

由于研发和制造薄膜光伏组件的国家较少,且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有限,薄膜光伏组件的全球年产量增长幅度仍然滞后于晶硅光伏组件,其全球市场占有率仍然呈现下滑趋势,2022 年该值为 3.1%,较 2021 年同比下降 0.7%。

国内外薄膜光伏产业化现状

国外国外薄膜光伏产业化以美国公司First Solar为核心,CdTe技术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First Solar的CdTe组件产能达9.8 GW,实际年产量9.1 GW(同比增长15%)。其中,美国和印度工厂贡献了93%的产能。

 

该公司通过产能扩张产品升级技术创新保持竞争力,并计划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光伏市场的影响力。

 

1.产能扩张:该公司计划到2025年全球产能超20 GW,并在美国阿拉巴马州新建3.5 GW工厂,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2.产品升级目前主推Series 6Series 7两个系列组件:

  • Series 6:量产平均功率480 W,效率19.0%
  • Series 7:采用更大尺寸和优化背轨设计,量产功率540 W,效率19.3%,预计2025年产能占比超50%。

     

3.技术创新First Solar近期与量子点技术公司UbiQD合作,探索在双面组件中应用量子点材料,以提升光谱转换效率。

 

并且该公司持续优化CdTe薄膜沉积工艺,并推动低碳制造,其组件的碳足迹显著低于晶硅产品。

 

未来,随着Series 7组件占比提升及量子点等新技术的应用,薄膜光伏在大型电站和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国内:2022年,中国CdTe和CIGS薄膜光伏组件的年产量分别约为80MW和30MW。从装机场景差异来看,国外薄膜光伏组件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地面光伏电站,国内则基本以建筑光伏项目为主。

 

下表为中国薄膜太阳电池的实验室最高光电转换效率,以及薄膜光伏组件量产的最高和平均组件效率。

中国代表性薄膜光伏组件制造企业

1.龙焱能源科技 ( 杭州 ) 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8 年,通过推动自主研发,已拥有 3 条 CdTe薄膜光伏组件 ( 尺寸为 1200 mm×600 mm) 全自动化生产线,总产能超过 150 MW

该公司生产的小面积 CdTe 薄膜太阳电池的实验室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 20.6%;标准尺寸的 CdTe 薄膜光伏组件峰值功率量产最高可达 123 W,组件效率达 17.1%。

2.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9年,曾制造出全球首个大面积 (1.92 m2)CdTe 薄膜光伏组件,已在成都市双流区、江西省瑞昌市、河北省邯郸市建成并投产 3 个基地,具备碲金属提纯和化合物生产能力。
该公司生产的CdTe薄膜太阳电池的实验室光电转换效率达 20.84%,1.92 m2 的大面积 CdTe 薄膜光伏组件的量产最高组件效率提升至 16.5%。

3.明阳瑞科薄膜光伏科技 ( 广东 ) 有限公司

2015 年启动 CdTe 薄膜光伏组件生产以来,致力于 CdTe、PSCs 及叠层技术的研发,目前已拥有年产能 100 MW 的 CdTe 薄膜光伏组件生产线,具备 3.2 mm 及 5.0 mm 以上厚度的 CdTe 薄膜层制造能力。

该公司生产的CdTe薄膜太阳电池的实验室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1%;CdTe薄膜光伏组件的量产最高峰值功率达到 124.3 kW,组件效率达到 17.3%。

4.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23年5月该集团生产的小尺寸 (30 cm×30 cm)CIGS 薄膜光伏组件的量产最高组件效率达到 20.3%。

此外,该集团与德国 TüV NORD 集团共同设立了 CIGS 薄膜光伏技术联合实验室,用于开展 CIGS 薄膜光伏组件测试技术研发。

薄膜光伏发电技术的建筑应用

薄膜光伏组件凭借柔软适用性性,弱光性、可长时间持续发电的优势,在密集排布的建筑场景中具备显著的应用优势,并且具有多种应用形式。

a. 薄膜光伏曲面屋顶

b. 薄膜光伏装饰性构件

c. 薄膜光伏采光顶

d. 薄膜光伏玻璃幕墙

发电性能对比

Thin-film solar cell

从上表可以看出:CdTe 薄膜光伏组件的单块尺寸、峰值功率偏小,其单位面积峰值功率为 151.0 W/m2,相比于单晶硅光伏组件和多晶硅光伏组件分别32.1% 和 13.3%

 

而 CdTe 薄膜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为 137.20 V,是晶硅光伏组件的 3~4 倍,工作电流则相对较小,因此薄膜光伏系统一般采取“多并少串”的方式,适配薄膜光伏系统的电力电子设备应考虑其高电压、低电流的工作特性。

 

单位装机面积年发电量对比

 

在屋面的水平面及正南朝向 30°倾角安装条件下,CdTe 薄膜光伏组件的单位装机面积年发电量分别为 208 kWh/m2,239kWh/m2,低于单晶硅光伏组件,但相较于多晶硅光伏组件则分别高出 11% 和 8%。

相比之下,单晶硅光伏组件在两种安装方式下的单位装机面积年发电量相差 17.5%,而 CdTe 薄膜光伏组件的仅相差 13.0%。

总体来看,由于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单位装机面积年发电量更高,因此在屋顶装机空间有限、太阳辐照资源较好,且以最大化发电量为首要目标时,单晶硅光伏组件更具优势。

 

单位装机面积年发电量年发电小时数

 

 

CdTe 薄膜光伏组件在水平面、南立面、正南朝向30° 倾角安装条件下的年发电小时数分别达到了1377h,1082h和1582h;

相比之下,单晶硅光伏组件的年发电小时数仅在正南朝向30° 倾角安装条件下超过了1000h,达到1165h。

因此,在相同装机容量下,相较于单晶硅光伏组件,CdTe 薄膜光伏组件具有更高的发电量,在建筑表面装机空间充足、以追求可持续发电为目标时,CdTe 薄膜光伏组件的发电性能更佳。

结语

本文系统阐述了薄膜光伏发电技术的原理与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其国内外产业化现状。

研究表明,薄膜光伏组件凭借其超薄柔性、弱光性能优异及温度系数低等特性,在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优势。

通过对比测试发现,尽管CdTe薄膜组件单位面积峰值功率低于晶硅组件,但其高工作电压和稳定的年发电小时数,使其在建筑立面、曲面结构等复杂场景中更具适应性。

当前,全球薄膜光伏产业由美国First Solar主导,其CdTe技术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国内企业如龙焱能源、成都中建材等也在加速技术突破,推动国产化进程。

政策层面,国家明确提出支持CdTe、钙钛矿等薄膜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叠层技术(如CIGS/钙钛矿)和低碳工艺的进步,薄膜光伏有望进一步突破效率与成本瓶颈,成为建筑节能降碳的关键技术路径。行业需协同政策、技术与市场三方力量,推动薄膜光伏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在建筑领域的实现。

论文信息:《薄膜光伏发展现状及建筑应用特性研究》王博渊 1,孙峙峰 1,王珊珊 2,王 萌 3,张博宇 1,张昕宇 1*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423.03

文章编号:1003-0417(2025)03-05-10

作者 808,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