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回收市场呈现爆发态势
“光伏回收现在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蓝海市场。”2月21日,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光伏回收产业发展合作中心秘书长吕芳表示。
随着全球光伏装机量的快速增长,退役光伏组件的回收处理问题日益凸显,这一新兴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光伏回收产业正在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从国际趋势来看,美国华盛顿州已率先立法禁止太阳能电池板进入垃圾填埋场,欧盟则通过《废弃物电气电子设备指令》(WEEE)强制要求制造商建立太阳能电池回收体系。这些政策导向为全球光伏回收产业树立了标杆。
据行业预测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将产生约800万吨的退役太阳能电池板。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激增至8000万吨。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报告指出,到2050年,每年从退役太阳能电池板中回收的材料的市场价值可能达到20亿美元,这充分展现了光伏回收产业巨大的经济潜力。
目前,光伏产业链已形成三条主要的回收路径:首先是梯次利用,对安全性达标但发电效率降低的光伏组件进行降级使用,如应用于小型离网系统或教学演示等场景;
其次是通过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热解法等工艺回收硅、银、铜、铝等有价值的原材料;最后是探索创新回收技术,如生物冶金法等绿色环保的新工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际环保标准趋严和国内"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光伏回收技术研发正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在产业实践方面,国内外领先企业和科研机构正在积极开展合作。例如,一些光伏龙头企业已建立专门的回收生产线,清华大学、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则在探索更高效的分离提纯技术。
同时,行业也在不断拓展回收材料的下游应用场景,如将回收玻璃用于建材生产,提取的硅材料重新用于光伏制造等,逐步构建起"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闭环。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完善,光伏回收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更将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高附加值回收技术创新
最新光伏回收相关新闻报道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工艺,将太阳能电池板玻璃废料用作固态锂金属电池阴极的原材料。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光伏回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创新性地将废弃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玻璃组件转化为高性能电池材料,为光伏回收产业开辟了新的高附加值应用方向。
研究团队发现,通过物理研磨法将废弃太阳能玻璃加工成300纳米左右的颗粒后,可作为功能性填料应用于聚环氧乙烷基(PEO)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中。这种创新方法不仅避免了传统回收工艺的高能耗问题,还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
实验数据显示,添加2%玻璃纳米颗粒的电解质材料,其离子电导率从9.66×10⁻⁶S/cm提升至1.10×10⁻⁵S/cm,电池容量在80次循环后仍保持123.07mAh/g,较常规电池提升8.3%。
该研究通讯作者Yeow Boon Tay表示:"这项技术的突破性在于实现了光伏和储能两大绿色产业的循环联动。
传统太阳能玻璃回收往往需要高温处理,经济性较差。而我们的低温物理法不仅工艺简单,还能将废弃物转化为高价值电池材料。"研究团队采用溶剂浸泡和金属丝切割等温和方式分离光伏玻璃,避免了传统热分解法的高能耗问题。
这项发表在《资源、保护和回收》期刊的研究,展示了光伏回收的创新思路:通过物理法将废弃玻璃转化为纳米材料,再应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固体电解质中。
Boon Tay强调:"这种方法省去了化学合成步骤,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碳排放。更重要的是,它为光伏组件回收提供了除传统拆解外的新出路。"
研究团队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开发更多低温回收工艺,包括将回收硅材料升级改造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等。
这些创新技术有望推动光伏产业形成"生产-使用-回收-高值化利用"的完整闭环,助力实现真正的绿色循环经济。
随着全球光伏装机量的快速增长,这类高附加值回收技术将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文章信息来源:PV magazine 经济观察报
